年度投資近300億元
記者5月17日從四川省同城化辦獲悉,圍繞《成都都市圈重點產業產業鏈全景圖》布局的9條“相互依托、相互借力、相互融合”重點產業鏈,2023年成都都市圈將重點推進36個制造業項目,年度合計投資近300億元,助力成都都市圈產業協同融合發展。
成都主導11個項目
帶動6條產業鏈項目全面開花
成都都市圈推進的重點產業產業鏈中,以成都為主導,規劃了新型顯示、軌道交通、航空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食品(調味品)、醫美服務6條產業鏈。2023年里,成都將全力推進11個制造業項目,合計投資119.2億元,以帶動都市圈產業鏈的協同發展。
在新型顯示和新能源汽車項目領域,成都高新區京東方車載顯示基地項目分三階段建設,目前已完成項目一期建設,其中一階段采購LCD顯示屏進行模組段的組裝,產品為5英寸至35英寸車載顯示模組,投產后達到1400萬片/年。
航空裝備和軌道交通產業領域,今年將開工金牛區民用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產業建設項目,推進新都區中航建設集團西南總部項目和龍泉驛區中電高新智能裝備成都生產基地項目年內竣工投運。
綠色食品(調味品)產業鏈上,成都市今年將力促邛崍市水井坊產業基地項目(一期)、巴克斯酒業(成都)有限公司烈酒(威士忌)陳釀熟成項目等項目建成投運。
同時,醫美服務領域將完成年度投資9000萬元,續建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京東方健康產業園,力爭年內實現信息醫學產業園東區封頂、西區主體施工。
德眉資投資逾175億元
引領3條特色產業鏈全力推進
在德眉資3市為主導的清潔能源裝備、鋰電、醫療器械(口腔醫療)3條產業鏈中,2023年里,德眉資三市涉及制造業項目合計25個,項目年度投資逾175億元。其中德陽、資陽各9個;眉山7個項目年度投資達84.5億元,為三市中最高。
在清潔能源裝備方面,德陽將重點推進成德產業協同示范園區、欣旺達什邡動力電池和儲能產業生產基地項目、綿竹市德陽川發龍蟒鋰電新能源材料項目。記者了解到,這3個項目均為續建項目,年度投資均超10億元以上,目前正在加緊廠房修建中。
圍繞鋰電產業布局,眉山正加緊推進都市圈鋰電產業鏈主企業——彭山區中創新航20GWh動力電池及儲能系統眉山基地項目于年內完成主體工程,并進行設備安裝。啟動推進建設眉山彭山區杉杉年產20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項目二期項目、錦源晟(眉山)新能源電池正極材料全產業鏈項目主體工程。
在醫療器械(口腔醫療)方面,2023年里,資陽將投資3億元啟動高新區牙谷口腔產業園二期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場平工作。據悉,該項目將于2025年建成,主要招引入駐口腔醫療器械、醫用耗材、醫療設備等企業,為四川大愛科技企業提供配套產品。同時,資陽還將力爭高新區Medifa智慧手術室及醫療設備生產項目年內實現主體工程完成50%。(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黃歡)
原標題:年度投資近300億元 36個項目助力都市圈產業“建圈強鏈”
相關新聞
成都都市圈同城化“成績單”刷新
每天開行動車134對 客流3.5萬人次
5月17日,記者從四川省發展改革委獲悉,自成都都市圈獲批建設以來,成都全面落實《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積極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深化與德陽、眉山、資陽合作,強化整體聯動同城發展,加快建設動能更充沛的現代化成都都市圈。
通勤圈便捷高效
天府通“互通互惠”
覆蓋28個區(市)縣
提速建設軌道上的都市圈,成都軌道集團分別與德陽、眉山組建合資公司共建跨區域市域鐵路,市域(郊)鐵路成眉S5線8個車站加快建設,成德S11線開工建設,到2027年成德眉資區域將實現中心城市到全部區域副中心城市均運營市域鐵路。
不斷織密高快速路網,成都都市圈環線高速建成通車,天眉樂高速開工建設,“3繞20射”高速公路主骨架建成17條、通車里程超2100公里,打通11條“斷頭路”。持續深化交通服務同城,動態優化鐵路公交化開行方案,都市圈日開行動車134對、日均客流3.5萬人次,天府通“互通互惠”覆蓋都市圈28個區(市)縣,14條跨市公交線路穩定開行。
生活圈便利共享
22340家定點醫藥機構
開通異地就醫結算
打造便捷生活共同體,實施三批同城便捷生活行動計劃,成都與德眉資三市學校結對254對,成都與德陽資陽實現高三“二診”同步監測,成都四中、七中等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都市圈遠端學校。共建醫聯體18個,25家三甲醫院檢查檢驗結果互認99項,22340家定點醫藥機構開通異地就醫結算,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天府醫院揭牌開診,成都中醫藥大學德陽分院開工建設。養老保險關系無障礙轉移接續和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結果互認不斷深入,實現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關系跨統籌區轉移接續。
協同筑牢都市圈安全底座,成立都市圈社會治理聯盟,毗鄰區域聯動處理警務2萬余件,聯合印發實施救災物資同城保障合作工作方案,會商形成共建應急聯動體系工作計劃,啟動建立成德眉資公平競爭審查協作制度。強化生態環境聯防聯控聯治,成立成德眉資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建立都市圈大氣環境應急聯動機制。
產業圈梯次配套
1490家企業
開展跨市域產業協作
共育優勢產業集群,推動產業跨區域“建圈強鏈”,制定都市圈產業發展引導目錄,發布重點產業產業鏈全景圖,探索“總部+基地”“研發+生產”“頭部+配套”產業合作模式,1490家企業開展跨市域產業協作,舉辦產業生態建設企業供需對接大會,成功匹配5000余條供需信息,成都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成(都)德(陽)高端能源裝備、成渝地區電子信息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共建共享科技創新平臺,在蓉創新平臺向都市圈拓展服務,協同提升創新能級,成都“科創通”平臺服務實現都市圈全覆蓋,“知易融”促進轉化知識產權成果280件,“盈創動力”為都市圈企業提供債權融資668億元。成都科服集團與各市共建的成德、成眉、成資協同創新中心掛牌運行。
機制創新縱深推進
430項政務服務事項
跨區域通辦
不斷強化要素協同供給能力,積極探索資源要素有序流動高效配置機制,為產業協同、公共服務共享等提供市場環境保障,成都與德陽組建首只科創基金,都市圈135家銀行機構累計降費超12.2億元,惠及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超過321萬戶,構建都市圈公共資源交易服務標準化體系,細化明確流程規范116項。成都農交所及其分支機構覆蓋都市圈,累計成交項目3.05萬宗,成交金額1649.48億元。
協同提升政務服務水平,連續發布三批政務服務“同城化無差別”受理事項清單,持續推進都市圈430項政務服務事項跨區域通辦和166項高頻事項實現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依托“銀政通”平臺實現不動產抵押登記跨區域在線辦理,2022年減少群眾“跑腿”118萬余次。(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蔡宇 制圖 江蕊松)
相關新聞
長護險將納入異地就醫直接結算
5月17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暨成都都市圈醫保區域合作研討會在蓉召開,重慶、成都、德陽、眉山、資陽等地醫保部門齊聚一堂,探索醫保區域合作高質量發展,為廣大參保群眾異地享受醫保待遇提供更多便利。
據悉,今年成都都市圈四市醫保部門將構建協同聯動宣傳工作格局,策劃專題宣講, “點對點”“面對面”為企業答疑解惑、辦理業務,打通跨部門、跨參保地宣傳通道;將建立熱線電話聯處工作模式,成德眉資參保群眾任意撥打四市咨詢熱線電話詢問參保地醫保政策,均能得到專業的回復,推動實現“一電受理、一地咨詢、一次綜辦”;擴展異地就醫認定結算,將四市認定標準一致的門特病種納入異地認定,實現醫療救助費用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探索將生育保險、長期護理保險納入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范圍;打造宣傳咨詢通辦專廳,建設成德眉資跨區“實體大廳﹢虛擬服務”宣傳咨詢通辦專廳,參保群眾可辦理醫保參保憑證打印、參保政策咨詢等業務。
成都市經開區(龍泉驛區)醫療保障局與重慶市南岸區醫療保障局在研討會現場簽訂合作備忘錄,未來兩地將就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通報、個人墊付醫療費用通審、醫保公共服務通辦、醫;鸨O管通管、長期護理保險通評等工作開展合作。
同時,金牛區北城醫保服務中心創新試點建設的首個成德眉資跨區“實體大廳+虛擬服務”宣傳咨詢通辦專廳也在現場迎來正式揭幕。(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楊升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