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值大增速快的企業最高獎1000萬元
5月8日,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推動成都市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對于對建筑業產值貢獻大、增速快的建筑業企業,按信用評價管理相關規定予以信用激勵,最高可獲得1000萬元獎勵。同時,支持企業培育和引進關鍵、緊缺人才。符合要求的按規定給予入選人才資金資助、人才安居、子女入園入學、交流培訓等綜合支持。
據悉,《措施》自2023年6月6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打造“成都建造”品牌
真金白銀獎勵優秀企業
圍繞實施“建筑強企”行動,打造“成都建造”品牌,《措施》提出,采取“專班專員”方式,指導全市具備條件的企業提升資質等級、完善資質序列,對成功晉升施工總承包特級(綜合)資質、勘察設計綜合資質、增項獲取“雙甲級”(施工、設計)資質的企業,按信用評價管理相關規定予以信用激勵。
支持企業在申報時,把以“聯合體”方式承攬的項目及重大市政設施、軌道交通等作為關鍵項目業績。
對年度建筑業產值首次達到50億元、100億元、200億元、500億元、800億元、1000億元的獨立法人建筑業企業,分別給予20萬元、50萬元、100萬元、200萬元、500萬元、1000萬元獎勵。
鼓勵建設單位對承建成都市政府及國有企業投資項目,獲得“國家優質工程獎”“魯班獎”“詹天佑獎”等國家級重要工程獎項的建筑業企業,按照不超過獲獎工程竣工結算價的1%(最高不超過500萬元)的標準,計取優質優價費用。
員工重要技能大賽獲獎
單位可獲最高50萬元獎勵
《措施》提出,要優化高層次人才服務保障機制。成都本市企業的高層次技能人才、緊缺類別注冊執業人才及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可按規定享受子女入園入學、便捷就醫、交通出行、保險保障等禮遇支持及高層次人才購房政策支持。
支持企業培育和引進關鍵、緊缺人才。實施“產業建圈強鏈人才計劃”,按規定給予入選人才資金資助、人才安居、子女入園入學、交流培訓等綜合支持。對世界技能大賽或國家級一類職業技能大賽活動獲獎人才所在培養單位,給予最高50萬元獎勵。
加快培育現代化建筑產業工人隊伍。將星級產業工人的使用情況納入對相關市場主體、建設項目的信用評價和評優評先。鼓勵區(市)縣率先選擇部分項目及骨干企業,開展建筑企業自有工人隊伍試點。經認定達到“四星級”及以上評價的產業工人,可按規定享受成都市相關住房保障支持政策。每年組織開展“成都市建筑職業技能人才大賽”,對獲獎選手推薦評選“成都工匠”或授予“成都市技術能手”稱號,并對所在企業按信用評價管理相關規定予以信用激勵。
加快推動智能建造發展
推廣建筑機器人使用
當前,智能建造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大趨勢。圍繞大力推進建筑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措施》提出要扎實開展智能建造全國試點,推動建筑業與工業、IT行業融合發展,探索與智能建造相適應的發展路徑、監管模式和政策體系。
加快部品部件生產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推廣應用數字化技術、系統集成技術、智能化裝備和建筑機器人。鼓勵企業推廣應用智能建造、裝配式新技術、新工藝,根據實際應用比例,按信用評價管理相關規定分級分檔予以信用激勵。對節能減排、碳中和方面成績突出的企業,按信用評價管理相關規定予以信用激勵。培育具有關鍵核心技術和系統解決方案能力的骨干企業,帶動智能建造新產業的發展。
支持本市企業加大先進建造技術前瞻性研究力度和研發投入。加快建筑信息模型等數字化技術研發和集成應用,創新開展工程建設工法研發、評審 、推廣,相關科技研發費用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稅前加計扣除等優惠。根據本市建筑業企業科技研發費用占其營業收入比例,按照信用評價管理相關規定分級分檔予以信用激勵。
在推進行業綠色發展方面,《措施》要求發揮綠色建材產業鏈主企業聚合帶動效應。支持和指導建材生產企業積極申請綠色建材星級認證,打造蓉城綠色建材品牌,培育具有競爭優勢、“根植性”和國際競爭力、綠色低碳可持續的“鏈主+鏈屬”產業集群。(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袁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