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市經濟運行呈現開局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尤其是服務業強勁復蘇、制造強市韌勁正在顯現。”4月24日,市委副書記、市長王鳳朝在主持召開一季度經濟形勢分析專題會時,為二季度經濟工作劃重點——要堅持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不動搖,堅持抓重點、抓關鍵、抓要害,推動工業、投資、消費、外貿等一體化聯動發展,奮力實現上半年“雙過半”。
在3個小時的會議中,成都各級各相關部門悉數到場,從不同的經濟數據變化中深入分析一季度的經濟表現,研判當前經濟形勢,尋找二季度經濟高質量發展“進”的新空間、新動能。
開年首季的數據表現,對全年經濟走勢至關重要,成都開局表現如何?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的宏觀經濟形勢和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成都各級各部門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圍繞“九個有力有效”和“三個特別注重”,通力配合、超常發力,全市經濟運行呈現開局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經濟運行恢復回升、開局良好。
成都一季度經濟運行有哪些亮點?從數據來看——
1、全市服務業經濟貢獻突出,同比增長7.3%,增速高于全國、全省。其中,航空運輸業、鐵路運輸業、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增長明顯,航空旅客吞吐量增長68.7%,鐵路發送、到達人數增長5成以上。
2、經濟活力迸發,一個明顯的訊號是,一季度成都新登記市場主體數量增長11%,3月新增數為2022年以來單月最高。
3、制造強市的韌勁正在顯現。一季度,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9%,五大先進制造業合計增長5.8%,除裝備制造業外,電子信息、醫藥健康、新型材料和綠色食品產業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會上,成都市統計局、發改委、經信局、新經濟委、商務局、住建局等部門分別圍繞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存在問題和二季度工作建議進行了匯報,“穩中有進”“穩中有憂”是會議的高頻詞。
“從國內外宏觀形勢和一季度情況來看,經濟平穩運行還面臨不少挑戰,可以說是‘穩中有憂’,二季度穩增長任務異常繁重、艱巨。”王鳳朝強調,要把抓好經濟工作與開展主題教育、調查研究緊密結合起來,堅持抓重點、抓關鍵、抓要害,推動工業、投資、消費、外貿等一體化聯動發展,奮力實現上半年“雙過半”。
一要突出制造業抓投資
要大力招引重量級制造業項目,全力解決制約項目落地瓶頸問題,擴大高質量的制造業投資,做強制造業產值的增量支撐。
要高效保障制造業項目用地需求,加快推進“工業上樓”,為工業發展提供充足的高品質承載空間,確保招引項目高效落地建設。
二要著力穩住訂單促生產
要主動服務制造業外貿企業,做好制造業重點外貿企業和項目服務保障,幫助重點企業解決困難、開拓市場、爭取訂單,努力穩定工業產品出口。
要穩定發展加工貿易,加快推進加工貿易產業園建設,加快發展保稅維修等加工貿易新業態,吸引更多附加值高、污染小的制造業企業來蓉聚集。
三要推進內外貿一體化
要加快完善內外貿一體化政策體系,研究制定全市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政策措施。
要支持優勢企業“走出去”,支持企業參加展會,大力拓展RCEP、歐盟、中東等市場。
要幫助外貿企業“轉進來”,積極搭建平臺、對接沿海地區外貿受阻企業,支持企業“轉頭向內”進入成都市場、通過成都進入中西部市場。
四要聯動生產端擴消費
要謀劃開展“成都造”產品促消費活動,支持“成都造”汽車、家電家具、電子產品等消費。
要深入實施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戰略,不斷提升消費品產品供給能力。
要積極參與“消費提振年”活動,爭取更多主題活動在蓉啟動、更多“成都造”產品參加重點展會。
五要促進流量高效增值
要推動“大運會”IP出圈引流,通過海內外媒體宣傳“成都大運會”品牌,吸引國內外更多關注大運、關注成都,提升成都的熱度,促進游客流量高效流動。
要提升展會活動經濟效益,謀劃開展好投資促進、對接簽約等各類配套活動和消費促進、文旅推介等場外延展活動,把展會帶來的“流量”變成銷量、產量、投資量。
六要做強科技與人才核心動能
要做強科技創新核心動能,聚焦產業優勢賽道、未來賽道,抓好基礎研究、技術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通過科技創新賦能重點產業建圈強鏈,打造“搬不走、壓不垮、拆不散”的未來產業集群。
要做強人才核心動能,加強現有人才政策效果評估,促進各類人才加速向成都聚集。
市領導劉筱柳、王志華、鮮榮生、陳志勇、吳皓,四川天府新區管委會主任陳歷章,成都高新區管委會主任余輝,市政府秘書長戴志勇等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