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產業生態圈 28條重點產業鏈
4月13日,記者從成都市發改委獲悉,《成都市產業建圈強鏈優化調整方案》(以下簡稱《優化調整方案》)近日正式印發。方案顯示,全市原有12個產業生態圈和26條重點產業鏈,進一步優化調整為電子信息等8個產業生態圈、集成電路等28條重點產業鏈。同時,新配套制定“評估問效工作方案”,動態監測跟蹤指標運行狀況,建立“目標導向—月季監測—年度考核—優化提升”的閉環工作機制。
成都的產業“路線圖”進行了怎樣的更新?優化調整的目的和依據是什么?決策的背后有著怎樣的深思與遠謀?帶著問題,記者對市發改委現代產業發展處相關負責人進行了專訪。
怎么調整?
12個生態圈26條重點鏈
優化為8個生態圈28條重點鏈

聚焦實現城市戰略目標、支撐城市核心功能、構筑產業比較競爭優勢,深刻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以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等趨勢,以此次產業建圈強鏈優化調整為代表的成都產業布局出現重大變化。優勢產業高端化、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從中不難捕捉成都下一輪的產業主攻方向和產業發展趨勢。
《優化調整方案》中一張“成都市產業生態圈重點產業鏈表”清晰顯示,優化調整后的成都產業生態圈由電子信息、航空航天、醫藥健康、軌道交通、汽車產業、新型材料、數字經濟、人工智能、先進生產性服務業、新消費產業、都市農業和食品、碳中和12個精簡為8個,分別為:電子信息、數字經濟、航空航天、現代交通、綠色低碳、大健康、新消費、現代農業。隨著產業生態圈的優化,對應重點產業鏈也相應產生調整,原有26條增加至28條,重點表現為合并和新增。
記者梳理發現,此次優化調整,尤其在重點產業鏈方面,產業劃分更加細化,“旨在推動鏈與鏈之前的交叉融合,尤其通過產業細分,提供更加個性化、專業化、行業化的政策。”市發改委現代產業發展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如此在工作方向上更加明確,相關部門、產業資源、市場主體就更加清晰地知道,在這條產業鏈上營造怎樣的場景和生態。
這份成都產業建圈強鏈全新“路線圖”這樣布局——
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含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終端3條重點產業鏈;
數字經濟產業生態圈,含高端軟件與操作系統、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含車載智能控制系統)、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與衛星應用、金融科技5條重點產業鏈;
航空航天產業生態圈,含航空發動機、工業無人機、大飛機制造與服務3條重點產業鏈;
現代交通產業生態圈,含汽車(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現代物流3條重點產業鏈;
綠色低碳產業生態圈,含生態環保、新能源、新材料3條重點產業鏈;
大健康產業生態圈,含創新藥(含中醫藥)、高端醫療器械、高端診療3條重點產業鏈;
新消費產業生態圈,含旅游業、文創業(含數字文創)、會展業、體育產業、音樂產業、美食產業(含綠色食品)6條重點產業鏈;
現代農業產業生態圈,含現代種業、都市農業2條重點產業鏈。
依據是啥?
把握產業發展未來方向
突出成都比較競爭優勢
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自2021年12月實施產業建圈強鏈行動以來,成都聚焦產業生態“建圈”、圍繞重點產業“強鏈”。成都重點產業在這一行動下集聚成“鏈”,重構新形勢下成都產業發展新的“四梁八柱”。產業強,則城市強,在超大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源源不斷為成都提供加速動力的產業建圈強鏈,呈現出動態更新、優化完善、融合與細分的顯著特點。
“成都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考量。”市發改委現代產業發展處相關負責人闡述,黨的二十大召開以來,國家和四川省有關產業方向的重大戰略部署和生產力布局,勢必要求成都做出響應優化。“比如在航空航天等產業領域,國家對成都提出新要求,此次優化調整即對‘航空航天’產業生態圈予以相應優化和調整。”可以預見,這一產業未來將是成都一個重要的產業發展方向。
把握未來方向是發展產業的根本。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趨勢,為城市產業帶來新的機會和新的賽道。圍繞新機會新賽道,成都產業生態圈和重點產業鏈相應作出優化調整,目的正是未來成都產業能擁有更大更強的新位次。市發改委現代產業發展處相關負責人舉例,新能源汽車產業,是當前一個成果頗豐熱度攀升的產業領域。這個領域的“上半場”,是以動力電池為主導的電動化,“下半場”則迎來智能化、網聯化階段。“軟件定義汽車”——決定未來汽車的是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軟件技術,而不再是馬力、沙發座椅抑或機械性能。“車載智能控制系統,這一比較細分的重點領域前沿賽道,因此放進了‘數字經濟’的重點產業鏈條中。”而隨著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日臻成熟,“衛星互聯網與衛星應用”也順利進入成都“數字經濟”產業生態圈,作為把握未來方向的重要支撐。
凸顯成都產業自身比較競爭優勢,是此次產業建圈強鏈優化調整的第三個考量方面。黨的二十大強調,要著力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成都的著力點,放在了擁有比較優勢的產業上,同時兼顧了大運會等產業帶動熱點事件。”在國內乃至世界范圍具有知名度的游戲產業、網絡視聽等新興產業,整合為“文創業(含數字文創)”重點產業鏈,與旅游業、會展業、美食產業、體育產業等成都傳統優勢產業一起進入“新消費”產業生態圈。“大健康”產業生態圈中,新增的“高端診療”重點產業鏈,契合的則是成都擁有的華西醫療資源、醫美產業基礎等優勢。這與“創新藥(含中醫藥)”、“高端醫療器械”兩條重點產業鏈相互呼應,突破原有鏈條單純的制造端,體現制造業與服務業兩業的融合發展。
如何推動?
實現部門協同、上下聯動
設置考核和監測兩類指標
全新“路線圖”已制定,成都如何有效推動產業建圈強鏈?據悉,成都將進一步健全“鏈長+牽頭市級部門+主要承載地和協同發展地”為架構的工作推進機制,明確責任主體工作清單,構建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
如何發揮鏈長作用?方案細化了工作路徑。鏈長將牽頭組織研究產業前沿發展趨勢,指導編制重點產業鏈“產業圖譜”、形成“5+N”產業生態清單,對產業發展方向、空間布局等進行指導;牽頭推動產業聯盟建設,搭建政府與“鏈主”企業、“四上”企業交流平臺,推動科技成果對接轉化,聽取市場主體意見,完善專項產業政策。
建圈強鏈涉及部門較多,如何形成工作合力?方案提出,重點產業鏈牽頭市級部門要開展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動態更新產業圖譜、“5+N”產業生態清單;制定重點產業鏈建設規劃和年度計劃,提出和統籌推進年度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評估重點產業鏈發展情況;聚焦重點產業鏈發展需求,制定專項產業政策,構建“一鏈一政策包”體系。
重要的是,此次成都市產業建圈強鏈優化調整,還全新配套制定了一套確保產業建圈強鏈有力有效的“評估問效工作方案”,以形成全市上下“以評促建、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工作方案動“真格”,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動態評估重點產業鏈建設進展和工作實效,客觀分析全國競爭位勢和標兵追兵,及時發現短板弱項和存在問題。根據設計,評估問效遵循產業發展規律,突出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關鍵節點,“五大生態”均設置考核和監測兩類指標,以考核指標突出工作重點和具體抓手,以監測指標反映市場認可和產業活力,既有統計數據、又有第三方大數據,兼顧年度考核與日常調度。同時,強化評估結果運用,將年度工作目標與綜合評估指標緊密掛鉤,分類分解到市級部門和區(市)縣,動態監測跟蹤指標運行狀況,建立“目標導向—月季監測—年度考核—優化提升”閉環工作機制。
“評估問效工作方案”制定和完善的重點產業建圈強鏈評估指標體系,應怎樣理解“考核指標”和“監測指標”?二者區別何在?市發改委現代產業發展處相關負責人解釋,考核指標是指政府端推動的建圈強鏈工作完成的成效,監測指標則主要體現市場對這些工作的認可度和市場的活力。“產業發展工作需要政府和市場兩方力量雙向奔赴、協同協作”二者融合形成重點產業建圈強鏈評估指標體系,對一條產業鏈的綜合競爭力,及產業鏈在全國范圍、在市場層面的成效完成綜合評價。
據悉,考核指標主要來自市統計局等市級有關指標數據來源單位,監測指標主要來自專業智庫、商業機構等第三方大數據收集單位,提供的獲得市場認可能反映產業及鏈條最真實動態情況的數據,包括產業鏈在市場的排名、排位、占有率,各類500強在成都的數量、本地配套率等,為成都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客觀、詳實、準確、及時的數據支撐。(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蔡宇 制圖 江蕊松)
相關新聞
《成都市產業建圈強鏈2023年工作要點》印發
今年將打造10個千億級重點產業鏈
2023年,成都市將加快推動生物醫藥、軌道交通裝備2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打造高端軟件、智能終端等10個千億級重點產業鏈,新型顯示、創新藥等7個500億級重點產業鏈,推動新型材料等9個重點產業鏈上臺階、產值規模增長100億元以上……
4月13日,記者從市發改委獲悉,聚焦高質量發展主題主線,成都市產業建圈強鏈工作領導小組近日印發《成都市產業建圈強鏈2023年工作要點》(以下簡稱《工作要點》),提出“培育創新型企業集群,提升市場主體質量”等9個方面30項重點工作任務,并將目標任務分解下達至市級部門、區(市)縣。
重點任務一
培育創新型企業集群
提升市場主體質量
包括實施企業“上規、上榜、上云、上市”攻堅行動、實施“四鏈融合”鏈主培育行動、實施“鏈主+配套”融通發展行動、打造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4項具體任務。
■力爭新增規上(限上)企業數量不低于去年水平,其中新增規上工業企業300家以上、規上服務業企業500家以上;
■全年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2000家以上;
■啟動1000家企業數字化改造、建成100個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新增“上云”企業2萬家、總數突破10萬家;
■全年新增上市企業后備庫入庫企業100家以上、新增上市公司15家以上;
■加快推動生物醫藥、軌道交通裝備2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軟件和信息服務、高端能源裝備、電子信息3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加快培育集成電路等12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全力創建國家高端航空航天裝備先進制造業集群等。
■打造高端軟件、智能終端等10個千億級重點產業鏈,新型顯示、創新藥等7個500億級重點產業鏈,推動新型材料等9個重點產業鏈上臺階、產值規模增長100億元以上。
重點任務二
全力攻堅重大項目
精準推動強鏈補鏈延鏈
包括落實“八個清”要求動態梳理目標企業(項目)、實施產業建圈強鏈招商引智百日攻堅、健全產業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機制、推動省市重點產業化項目多投快建4項具體任務。
■全年力爭新招引重大項目和高能級項目380個;
■創建國家、省、市級引才引智示范基地10個以上,引進高層次創新人才團隊不少于100個;
■明確72個省重點產業化項目、438個市重點產業化項目2023年度投資目標、工程進度目標,并逐一分解落實到全市各條重點產業鏈上,“一鏈一清單”加強動態跟蹤和進度通報等。
重點任務三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
增強產業發展動能
包括加快建設高能級科技創新平臺、加強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成果本地轉移轉化3項具體任務。
■開工建設TH實驗室、國汽智聯車載智能終端平臺,為航空發動機、智能網聯汽車等產業鏈創新賦能;
■加快推進國家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四川分中心,提升軌道交通、高端醫療器械等產業鏈創新能級;
■積極爭創國家高端航空裝備創新中心、四川省新藥臨床前技術創新中心,增強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產業創新能力等。
重點任務四
強化財金互動賦能
服務企業全生命周期
包括構建全生命周期產業基金體系、優化重點產業鏈融資服務、推動產融精準對接3項具體任務。
■9月底前,設立成都天使投資引導基金,支持開展“投新、投早、投小、投硬”;
■持續推動“蓉易貸”白名單企業更新,進一步解決實體經濟特別是產業鏈配套企業融資難題,力爭三年內支持信貸規模超過1000億元等。
重點任務五
引育產業領軍人才
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包括實施產業建圈強鏈人才計劃、實施產業建圈強鏈人力資源協同提效工程、實施產教融合工程3項具體任務。
■10月底前,遴選培育產業領軍人才260余名;
■建立頂尖人才服務“一事一議”機制,精準制定資金資助、人才安居、子女入學、交流培訓等綜合支持;
■4月底前,編制發布《成都人才開發指引(2023)》,對重點企業引進博士等急需緊缺專業人才給予安家補貼和引才獎勵等。
重點任務六
提升專業服務水平
推動融合集群發展
包括發揮產業聯盟資源整合作用、大力提升供應鏈安全穩定性、打造產品宣傳營銷推廣平臺3項具體任務。
■加快開拓新貨運航線,確保國際(地區)客運航線航班數量居全國第4,推動國際班列貨源結構優化,確保2023年國際班列開行4500列以上;
■聚焦各條重點產業鏈,推進市政園林、公共交通等國資運營主體與產業園區(功能區)合作,在綠道、機場、地鐵、車站等場所,建設一批企業和產品推廣窗口、體驗場景等。
重點任務七
精準匹配資源要素
提升服務保障能力
包括加強產業項目用地支持、提升集約節約用地水平、提升電力穩定供給能力3項具體任務。
■持續深入推進工業用地“標準地”改革,確保2023年底前園區新增工業用地全部實行“標準地”出讓;
 |
|
|
成都市成華區工商聯 版權所有 2008-2012
聯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環路東3段148號 郵政編碼:610051
聯系電話:028-84310789(辦公室)
84361648(會員科) 84360890(經濟科)
非公有制經濟信息服務中心 聯系電話:028-84381439 蜀ICP備2023002074號-1
|
|
欧美极品在线观看美女_无遮挡色视频真人免费不卡_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级毛片_吃奶揉捏奶头达到高潮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