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聚焦產業建圈強鏈,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全要素覆蓋,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創新創造活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成都再次出臺重要政策措施。
近日,成都出臺《關于聚焦產業建圈強鏈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十條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措施》),以培育壯大市場主體、精準配置資源要素、全力做優服務保障三個部分十條實實在在的具體措施,為實體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強而有力的政策支撐。
關鍵詞:著力點
對標高質量發展精準施策
實體經濟是產業的“脊梁”,企業是實體經濟的“細胞”,為引優育強企業主體,在政策具體發力方向、辦法措施、支持力度等方面,《政策措施》既有對現行政策的優化調整,也有學習先進的創新做法。
首先,圍繞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的要求,著眼以城市主導產業提質帶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創新創造活力。
其次,注重前后政策有機銜接,順應經濟發展新形勢,與助企健康發展30條、穩增長40條、紓困10條等政策措施錯位發力,突出保障高質量發展所需要素。
同時,注重突出問題導向,針對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所需要的高能級“鏈主”企業引育,創新型企業集群打造,科技、金融、人才等產業生態構建,匹配重點專項政策,破解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痛點堵點。
關鍵詞:實在
破痛點解難點 支持市場主體強起來
《政策措施》提出支持鏈主企業四鏈融合發展。聚焦產業建圈強鏈招引培育高能級“鏈主”企業,牽引帶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融合發展。通過“鏈長”月調度、“一事一議”等方式,支持打造一批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融合的高能級“鏈主”。鼓勵企業來蓉投資科技研發、總部結算、品牌營銷、資產管理等功能性項目,對畝均投資大、實收資本高、創新帶動強、人才吸引多的重大產業化項目,按“一事一議”原則給予支持,由“鏈長”組織專班全力保障服務。
《政策措施》提出支持創新型企業集群式發展。圍繞“鏈主”企業創新協同、生產配套等,梯度打造“上規、上榜、上云、上市”創新型企業集群,對創新型企業集群培育先進區(市)縣進行激勵支持。
在“精準配置資源要素”方面,實施“蓉耀工程”,加快建設成都負荷中心500千伏“立體雙環”堅強網架。建設燃氣調峰電站、抽水蓄能電站、分布式能源站等,補齊本地電源短板,多能互補增強極端情況下電網安全韌性。集約節約精準項目供地,支持重點產業鏈上的先進制造業“工業上樓”項目。
財金互動賦能重點圈鏈發展,建立企業全生命周期產業基金服務體系,設立成都天使投資引導基金,開展“投新、投早、投小、投硬”;聚焦重點產業鏈組建專業化子基金,可適當放寬出資期限、杠桿要求,建立超額收益分檔讓利機制并滾動投資。
關鍵詞:真金白銀
有獎有補 切實提振市場信心
記者梳理《政策措施》發現,在拋出精準“滴灌”的一攬子“及時雨”政策的同時,實打實的各項獎勵及補貼實實在在為企業減負紓困,切實提振市場主體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信心。
鼓勵科創平臺開放共享,將檢驗檢測、高性能算力等服務納入科技創新券支持范圍,給予平臺每年最高100萬元獎勵,對購買服務的企業給予每年最高10萬元補貼。
聚焦重點產業鏈培育一批技術轉移機構、技術經紀人,對新引進或新認定的國家級技術轉移機構給予最高200萬元補助,支持符合條件的技術經紀人按程序申報“產業建圈強鏈人才計劃”“蓉漂計劃”“蓉城英才計劃”。
鼓勵中小企業將核心業務和生產設備向云上遷移,按照上云星級給予最高100萬元補助。支持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鼓勵企業開展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建設,采取“揭榜掛帥”方式支持企業開展重大示范,按照項目投資額的15%給予最高500萬元補助。
《政策措施》支持提升供應鏈安全穩定性,向市場進一步傳遞信心。支持航空市場主體在成都新設立基地航空公司和國際航空貨運轉運(分撥)中心。推動中歐班列(成渝)穩定開行,持續加大西部陸海新通道和東向海鐵聯運國際班列組織力度,加密中老、中越跨境直達班列開行頻次,提升國際班列多元化服務水平。
大力推動企業、科研院所和市屬國有企業等聯合打造應用場景和營銷平臺,爭創標準和品牌,拓展市場空間。對建設協同性強、輻射力廣、發展優勢大的供應鏈平臺的企業,按實際投入的30%給予最高300萬元補助。支持構建各類應用場景,著眼讓城市成為企業發展平臺,支持國企運用平臺資源,設立成都企業和產品形象展示窗口,經重點產業鏈牽頭部門認定的優秀場景,給予最高100萬元資助;破解首臺套、首版次、首批次推廣難題,支持建立采購創新產品“合格免責”機制。(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蔡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