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衛生事關民生健康福祉,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前提。
近年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成效顯著,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在新藥、新設備的研發和轉化應用上限制較多;技術轉化下行渠道仍不夠通暢,公立三甲醫院積極性不高,民營醫療機構普遍規模偏;沒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普及更廣泛更便捷的醫療服務等。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如何更好推動我國醫療事業健康發展,特別是在新藥、新醫療設備、新技術、新服務、新研發五個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保持同步?全國工商聯在向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提交的《關于推動實現醫療健康產業持續發展的提案》中建議:
一是繼續加大醫療新藥、新設備研發應用力度。圍繞新型生物技術藥物、罕見病重大用藥以及高端醫療設備等,支持鼓勵公立醫院、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等優質醫療資源組建研究集群,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醫藥結合、醫工結合、基礎與臨床結合、研究與轉化相配套的科技創新模式,形成“醫學中尚未解決的實際臨床需求—基礎實驗驗證研究—臨床實際應用中迭代優化”的醫療產業新范式。打造國際醫療新藥、新設備合作開放新機制,積極舉辦有國際影響力的新藥、新設備創制研討會、論壇和成果交易會,借鑒先進技術經驗,擴大國際交流合作,推動新藥、新設備技術成果轉化應用。
二是加強醫療新技術轉化體系建設。建立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白名單”,對于醫療領域的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和緊缺技術,在對其安全性、有效性、經濟適宜性及倫理問題等進行評估后,加快推進臨床應用,抓住最佳轉化窗口期。依托數字互聯網平臺,搭建醫療機構、醫管機關、醫療企業、臨床患者之間的新技術轉化平臺,一方面通過連接供需雙方促進新引進、新開發技術的效益轉化,另一方面建立共享數據庫,及時收集、上傳新技術應用產生的臨床數據,及時控制風險并進行效果評估。
三是加快推廣互聯網醫療等新服務模式。利用互聯網新技術新應用對傳統醫療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改造,在互聯網醫療服務方面實現全球領跑。同時大力發展平臺型互聯網醫院,鼓勵有經驗、資質好、運營成熟的互聯網醫療企業申請牌照,帶動產業數字化發展。通過適當政策引導,以線上家庭醫生為切入點,逐步使互聯網成為健康醫療服務的入口和主要的健康管理途徑,實現基于“在線初診+市場化醫療資源調配+診后連續管理”的線上分診模式,大幅提升線上分診的時效性、經濟性和系統性。
四是為創新研發提供人才、資金等方面保障。依托各大醫學高等院校,在相關優勢專業建立定向培養機制,做好醫療、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高級人才和復合型人才的戰略儲備,并在戶籍、子女教育方面給予部分優惠政策。同時,在融資渠道方面,積極引導社會各類資本向醫學科研領域傾斜,鼓勵國內外投融資機構設立專項投資基金,用于新藥、新設備、新技術的研發投資和醫療責任賠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