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豫不虞,為國常道。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要求做好經濟金融領域風險處置工作,壓實企業主體責任,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方式化解風險隱患,等等。這是《政府工作報告》首次以較大篇幅論述風險防范與化解問題。
這一“首次”背后有著深刻背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黨的十九大把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作為三大攻堅戰之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5個方面需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正確認識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經濟金融事關國家發展全局,確保經濟金融大局穩定,已成為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重要方面;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跨越的重大關口。
“近年來,一些大型民營企業接連出現債券違約、股權質押爆雷等事件,有的企業嚴重資不抵債,陷入債務危機難以自拔,直接沖擊經濟和金融平穩運行。這些事件的主角,多數是大型企業,其中不乏工商聯的執常委企業,足以讓我們警醒。”全國政協常委,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全國工商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徐樂江指出,近些年,受國際國內多種因素影響,民營經濟領域也成為各種風險的高發、易發區。當前,針對民營經濟領域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各種風險挑戰,我們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正確認識和把握民營經濟領域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民營經濟領域風險表現形式多樣
民營經濟領域重大風險復雜多樣,既有國內的也有國際的,既有內部的也有外部的,既有傳統的也有非傳統的。
——生產經營風險。產業鏈、供應鏈脆弱,生產成本和價格上揚,能源、礦產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高位,易造成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困難加大,導致市場預期不穩。全國工商聯去年三季度開展的一項覆蓋32個。▍^市)9000多家民營企業的抽樣調查顯示,近半數綜合成本環比上升,其中制造業企業成本上漲尤為突出,導致中小企業盈利空間被嚴重擠壓,企業預期不佳、甚至威脅生存。此外,還有企業生產安全方面的風險。
——高杠桿、高負債風險。高負債、盲目擴張的企業特別是房地產企業風險暴露,一些領域出現資本無序擴張,短時間內盲目鋪攤子、上項目,有的甚至偏離主業,跨行業激進擴張,高杠桿收購、高比例質押、高負債運營,往往波及金融安全。“過去形成的‘高負債、高杠桿、高周轉’的房地產開發經營模式不可持續,既不適應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也積累了不少風險隱患”。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表示。
——合規經營風險。有些民營企業不遵守親清政商關系原則,信人不信法,甚至知法犯法,逾越法律底線;有的不守誠信,逾越信譽底線。“司法實踐中,有的涉案企業特別是家族式經營的民營企業因負責人被抓、被判刑無法正常生產經營,甚至由此企業倒閉、工人下崗。”最高檢發布的一則信息顯示。
——“走出去”風險。各國之間有文化、經濟、法律、政治和監管體系上的差異,市場成熟度、投資環境不同,甚至一些國家還存在政治不穩定問題。國家發改委在《中國對外投資報告》中指出,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仍有待提高,在技術、品牌、跨國經營和風險應對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
——輿情風險。近年來,受疫情、產業鏈供應鏈脆弱等因素制約,民營企業遇到一些困難,去年國家層面出臺一系列監管新規,對民營經濟產生一定影響。在此背景下,社會上出現了一些曲解黨中央關于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決策部署的雜音噪音,質疑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動搖民營經濟人士發展信心。
做好民營經濟領域風險防范化解意義重大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民營經濟領域的風險不只是對民營經濟自身產生影響,還對其他方面的風險具有重要影響和傳導作用,必然會影響到政治、意識形態、科技、社會、外部環境、黨的建設等領域重大風險,對全局性的重大風險防范化解具有系統性重要影響,因而做好民營經濟領域風險防范化解具有重要意義。
市場主體對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墩ぷ鲌蟾妗范啻翁岬“市場主體”,包括“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著力穩市場主體保就業”“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之所以如此重視保護市場主體,是因為“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社會生產力”,是因為市場主體是經濟發展內生動力的源泉,是穩就業的“頂梁柱”、經濟增長的“發動機”。
最新數據顯示,全國市場主體總量已突破1.5億戶,個體工商戶數量已突破1億戶。包括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在內的億萬市場主體的磅礴力量推動了我國經濟總量邁上百萬億元大關、國家財力和社會財富穩定增長,承載了7億多人就業的基本盤。如果風險防范化解做不好,民營企業的活力難以充分激發出來,民營企業的改革發展難以持續,長時間下去,會威脅市場主體的健康成長、乃至生存。
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樣要求必須做好民營企業重大風險防范化解。民營企業是我國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就業機會的主要提供者、技術進步的主要推動者,在國家發展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民營經濟是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重要主體、力量和來源。無論是質量變革、效率變革,還是動力變革,都需要一定的安全條件,需要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處理不當極易誘發風險。
以民營經濟金融風險為例,長期以來一些地產企業盲目擴張,熱衷用加杠桿辦法進行房地產投機,致使大量資金涌入房地產市場,帶動房地產價格大幅上漲,并誘使資金脫實向虛,一旦經濟下行,房地產調控加強,房地產企業銷售和回款放緩,融資渠道收窄,債務壓力就會陡升。這樣的發展不是高質量發展,而是一種畸形發展。長此以往或者形成規模效應,勢必對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帶來嚴重隱患,有的甚至直接轉化為重大風險。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特別是經濟金融風險,是統籌發展和安全、確保經濟穩定的關鍵所在。”“大型民營企業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與產業鏈上下游關聯密切,一旦出現風險,就極有可能形成外溢效應。”徐樂江在全國工商聯十二屆五次執委會議上強調。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我國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不僅不能‘離場’,而且要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講話擲地有聲。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離不開民營經濟。民營經濟是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主體,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經濟基礎,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力軍。
這樣的地位作用,決定了民營經濟發展必須堅持底線思維,牢牢把握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絕不能出現大起大落的風險、更不能出現顛覆性錯誤,否則,就難以承擔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的歷史重任。
防范化解風險要發揮民企自救和工商聯作用
民營經濟領域風險形式多樣,造成風險的原因具有復雜性,一旦處理不當或者防范化解不及時,輕則直接影響企業生產經營,嚴重者甚至給經濟社會穩定帶來負面影響,所以防范化解民營經濟領域風險,需要在黨委、政府領導下多方協同發力,在這其中,民營企業、工商聯及所屬商會首當其沖。
“防范重大風險,不能光靠政策和政府,企業要擔負自救責任。”華創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說。風險挑戰是企業發展過程中客觀存在的,有風險挑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責任感,逃避風險。無視或不承認風險的存在,或逃避風險,不僅是一種懦弱的表現,而且是極不負責任的行為。優秀的企業家不僅具有識別重大風險的能力,而且對風險可能產生的嚴重后果能做出合理的判斷,善于將風險降到最低程度,甚至可以化危為機,并且不會把企業危機轉嫁給黨和政府、轉嫁給社會。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稱,壓實企業自救的主體責任凸顯了依法辦事的原則,企業作為法人是有自身義務的,是要自負盈虧的,不能將企業問題無原則、無限制地來讓政府承擔。“壓實企業主體責任是在傳遞中國堅持市場化、法治化的治理信號。”
對部分大型平臺企業而言,有些風險是因抱有僥幸心理、“法不責眾”的心態,打國家監管政策“擦邊球”,故意實施或放縱資本無序擴張造成的。事實證明,這種心理、這種心態大錯特錯,根本不存在“大而不能倒”的說法,社會也不存在讓企業遇事后可以心安理得“一躺了之”的包容空間。
見兔顧犬、亡羊補牢,是為下策;積谷防饑、曲突徙薪,方為上策。強調企業在防范風險中的主體責任,實際上是要求企業要從源頭出發,盡早發現風險漏洞,及時采取行動,降低風險的發生與擴散。一旦企業遇到重大風險或危機時,不能遮遮掩掩,應將真實情況向監管部門、利益相關方,乃至公眾如實作出說明,以贏得諒解、尋求幫助,合力渡過危機、化解風險。
“工商聯要立足自身職能特點,積極發揮優勢和獨特作用,主動協助做好相關監管工作和風險防控工作。”在全國工商聯十二屆五次執委會議上,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高云龍對工商聯提出明確要求。作為聯系民營企業的橋梁紐帶助手,工商聯及所屬商會在幫助民營企業防范化解風險上具有天然優勢。
各級工商聯及所屬商會要經常深入企業調研,做好民營企業風險監測,及早發現風險苗頭,做到底數清、情況明。要積極推動建立健全政企溝通協商制度,加強與有關政府部門、司法部門、金融機構等的合作,推動各項惠企政策落實落細落地,推動構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法治環境、政策環境、市場環境。要繼續完善和司法部門的合作機制,引導民營企業合規經營,大力推動法治民企建設,推動民企善于采取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化解風險。要繼續加強對“走出去”民營企業的服務引導,深入推進“兩送一防”行動,助力民營企業防范化解“走出去”風險。要繼續加強民營經濟領域輿情風險動態監測、研判分析,做好民營經濟人士思想狀況調研,加強輿論引導,正確宣傳黨和國家大政方針,對一些錯誤說法及時澄清。
四十余年風雨路,披荊斬棘謀發展。民營經濟一路走來,從小到大、由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很重要的一條原因是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面前都從來不放棄、不退縮、不止步。在挺進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中,民營經濟仍存在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各種風險挑戰,只要保持戰略定力,強化風險意識、提高風險化解能力、完善風險防控機制,一定能從容應對各種挑戰,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