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更好發揮科技創新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聚焦創新驅動、科技支撐,明確提出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開展重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100項以上,超前為成都未來布局前沿技術。
這引起了市人大代表的熱議,表示將把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生命線,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更好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是企業贏得市場的重要“法寶”。“信息化時代,芯片是諸多行業‘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市人大代表、成都科美特特種氣體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賴星認為,要加快推動新一代高端芯片產業鏈強鏈補鏈,持續增強研發設計能力,做好原材料、耗材生產供應,不斷提高芯片制成水平。
核心關鍵技術的攻破是創新的前提,最終落腳點還在于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過去一年里,成都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121個,成功研制一批打破國外壟斷的高端裝備核心部件,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視覺終端專用芯片實現量產。
如何從制度層面鼓勵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市人大代表、中國中鐵首席設計大師朱穎認為,要出臺科技創新成果本土“首試”“首用”制度性辦法,鼓勵企業加大關鍵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的力度。
布局未來 成都有“心”
任何時代,創新都是城市發展的源動力。面向未來的超大城市,更要有面向未來的創新支撐。布局未來,成都有“心”——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開展重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100項以上”,超前布局“太赫茲通信、合成生物”等前沿技術,為城市未來超前謀劃,用心十足、誠意滿滿。
成都有“心”,既有布局未來發展的“用心”,也有支撐未來發展的“核心”。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誰在重要創新領域搶得先機、掌握核心,誰就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占領“制高點”,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成都在2021年突破納米孔基因測序等核心技術100項的基礎上,磨礪以須,繼續乘風破浪,聚焦攻關關鍵核心技術,就是要為永立時代的潮頭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
隨著一個個創新平臺的落成,一個個核心技術的攻破,成都之“心”的分量越來越足,城市發展的活力越來越強。
本報記者 范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