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營商環境政策4.0版,政策找企業“蓉易享”平臺建成投用,新增減稅降費超300億元;天府中央法務區加快建設,成都金融法庭、成都破產法庭、成都互聯網法庭、四川大熊貓國家公園生態法庭4個專業法庭入駐,綜合服務中心建成投運;獲批創建全國首批“民營經濟示范城市”,新增市場主體62.7萬戶、總量居副省級城市第2位……城市經濟實力、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
下一步,如何持續提升企業和群眾創業的便利度、滿意度和獲得感呢?代表委員將企業的心聲帶進了會場。
建立成都市級展示對接交流平臺
深化商事登記與智能審批便利化改革,實施信用修復“一次申請、兩網統一”,開展市場監管領域“首違不罰”柔性執法……疫情常態化防控以來,成都市開展了“送政策、幫企業,送服務、解難題”等行動,成為全國復工復產復市最早、秩序活力恢復最好的城市之一。
“能夠清楚地看到,成都很多相關部門都出臺了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舉措,有利于拉動投資和消費。”市政協委員、成都中企動力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皮建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但對于企業來講,還需要搭建一個展示、交流、對接的響應平臺,讓企業的新成果、新產品能及時推向市場。
他建議,建立成都市級展示對接交流平臺并開展常態化服務工作。“在經濟主管部門牽頭下開展這類工作,不僅可以促進成都市本地協作配套工作,還可以推動企業之間聯合進行技術創新合作。”
減稅降費為企業增加研發費用
“在判斷一座城市創新能級的眾多指標中,科技成果轉化率是重要的參數。”市人大代表、四川義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覃攀表示,近年來企業享受到了不少實實在在的減稅降費政策,保障了企業能夠順利進行自主創新研發。
“減稅降費政策為企業發展減負松綁,注入了新動能。”市人大代表、成都彩虹電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榮富告訴記者,彩虹集團去年研發投入費用在3000萬元左右,減稅降費政策間接為企業增加研發費用上百萬元。
“減稅降費有利于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穩定經濟就業形勢,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覃攀表示,作為企業主體,應該不斷提高納稅意識,依法依規納稅,使減稅降費政策效應得到顯現,也進一步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為企業代表,劉榮富提出對減稅降費政策的建議,“加速系統性、結構性減稅降費步伐,鞏固和拓展減稅降費成果,進一步放寬對中小企業的管理和減稅降費的力度與深度,為大企業進行科技成果研發、中試等生產性活動護航,引領實體經濟穩定運行。”(記者 白洋 繆夢羽 李菲菲 楊富)